2023年湖北自考00008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课程代码:00008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价值理论、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发展观;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为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以下分章列出考核知识点并提出自学要求。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地位与研究对象,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体系和认识与利用经济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理解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难点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认识与利用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形成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三、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四、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五、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五节 经济规律
一、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经济规律体系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第六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唯物辩证法、抽象法、归纳和演绎法、分析和综合法、数学方法、逻辑和历史法。
第七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与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量规律,价值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难点在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价值形式的分析,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三、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四、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生产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认识无止境地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动机与目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难点在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增殖过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
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名义工质和实际工资
四、无产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资本积累的源泉和实质及其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所固有的矛盾如何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动趋势,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难点在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说明的问题,资本积累的实质、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变动趋势及其途径和后果。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三、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
四、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二、相对人口过剩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职能只有在不断地运动种种才能得以实现。资本的运动从单个资本来看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从社会资本来看表现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资本运动的原理也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包括的基本内容和需要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原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与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与实现条件。难点在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与需要条件,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与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与实现条件。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动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是以各种具体形式存在着,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相应的剩余价值也采取了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资本主义地租等形式。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各个剥削集团之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和分配,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矛盾。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生产价格形成后与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的途径,借贷资本的形成与利息,股份公司及股票与股票价格,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难点在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的途径,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股份公司,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与原因。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三、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价格
四、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点
二、级差地租
三、绝对地租
四、土地价格
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基本特征与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实质与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垄断的形成与基本特征及其经济实质,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形式与作用。难点在于垄断形成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的经济实质、当代科技革命及其鼻腔噢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基本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第二节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内容
二、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三、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质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基本形式
第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资本的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与作用,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国际经济协调出现的原因和作用,以及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发展和作用,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和类型,如何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难点在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作用,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一节 资本的全面国际化
一、资本国际化及其发展
二、资本全面国际化的形式与跨国公司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 区域经济集团化
一、区域经济集团化及其类型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形成的原因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节 国际经济协调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一、国际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原因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四、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
第五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迅速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存在的多种矛盾交织使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加剧,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但实现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性和曲折性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的两种趋势,垄断资本主义未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难点在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一、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二、食利阶层和食利国
三、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垄断资本主义为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
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一、从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三、当前历史时代的主要特点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制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大纲明确了《政治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及深广度,规定了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它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都包括在指定教材中。本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则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
(三)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使用的自学教材为:逄锦聚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本课程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要求中,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其表达用语依次为:了解、明确;理解;深刻理解;掌握、会用。
为方便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学习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本课程共4学分。
在自学时,考生首先应认真通读教材,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其次,应按照大纲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熟练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再次,要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建议本门课程的社会助学辅导时数为40学时。在辅导时,应注意引导考生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同时着重讲解大纲指出的重难点内容,帮助考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还应帮助考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自身的特点不同,本大纲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认知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识记是指对本课程中的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记忆或识别;领会是指能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把握其联系和区别;简单应用要求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部分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有关说明
1、考试方式及时间:本课程考试的方式为闭卷笔试,60为合格;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橡皮。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内容覆盖到章,并适当考虑课程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是否熟练运用。不应出与大纲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本课程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大体为:2:3:3:2。
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对不同的考生而言,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难度。
6、本课程自学考试试卷的主要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三、名词解释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四、简答题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五、论述题
·论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