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考对象
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报考 。
报名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 2、年满18周岁;3、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4、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报考。
主考院校
课程设置
网络与新媒体(专升本)
原专业代码:B050307,原专业名称:网络传播
清单专业代码:050307T,清单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
课程类别 | 课程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最低学分/ 学分小计 |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16/30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选考不低于10学分;申请学位者英语(二)必考。 | ||||
4 | 06779 | 应用写作学 | 5 | |||||
5 | 08118 | 法律基础 | 5 | |||||
专 业 核 心 课 | 6 | *00642 | 传播学概论 | 6 | 学位课程 | 35/37 | ||
7 | *00908 | 网络营销与策划 | 3 | 学位课程 | ||||
*00909 | 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 | 2 | ||||||
8 | *06392 | 网络信息编辑 | 4 | 学位课程 | ||||
9 | 02139 | 计算机信息检索 | 5 |
| ||||
10 | 04845 | 互动媒体设计 | 3 |
| ||||
11 | *06390 | 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 | 4 |
| ||||
12 | *06391 | 广播电视概论 | 4 |
| ||||
13 | 07817 | 电子政务 | 6 |
| ||||
选 考 课 | 可从同层次选考课程库中,或湖北省自学考试现行开考的其他同层次专业中,自主选择与本专业课程名称及代码不相同的理论课程选考,达到学分规定要求。 | |||||||
毕业考核 | 14 | *18584 | 网络传播毕业考核 | 不计 学分 |
|
| ||
其他要求 | 合格课程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合格课程门数(不含毕业考核)不少于13门,毕业考核合格及以上;申请学位者英语(二)必考。 |
说明:“*”表示原专业考试计划已设课程。
培养目标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演进,我国信息化战略方向日益明确,现在已经从政策高度的层面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从而带动了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媒体与网络等新兴产业都会急需大量的复合型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为了回应政府和产业界的要求,结合学院多年积累的在新媒体与网络领域领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以及和业界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本年度招收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的本科学生。
培养要求
网络新媒体专业是2015年教育部新备案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和捕捉全球化进程中,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动的新型媒介人才。进入信息社会后,技术发展和媒介转型迫切需要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本专业正是在对这一社会需求的洞察之下顺势开设。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悉新媒体技术、关注媒介与社会发展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媒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具备媒体产品制作能力、对媒体使用与社会发展认识能力、以及关注媒介发展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成为熟悉现代媒体技术、关注媒介与社会发展相关问题的领航性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进入传统新闻出版行业(如广播电视集团、报社等)从事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媒介传播公司的内容管理、策划、受众调查工作;新媒体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工作;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新媒体研究工作等相关工作。